做U 商在不被國家鼓勵或保護,在實踐中存在諸多法律風險。
作為一名區塊鏈行業的刑事辯護律師,我常常在各種行業交流群中看到我的潛在客戶的消息。他們看到的是賺U 的生意,我看到的是刑事辯護的生意。


一、做U 商在我國合法嗎?
什麼是U 商?指的是靠買賣USDT 賺取差價的幣商。USDT(泰達幣)是穩定幣,直接對標美元,因此做u 商買賣,可以說是穩賺不賠。例如,6.7 買u,6.73 賣出,賺3 分,一天買賣10 萬u,可日賺3000。
那麼,做U商在我國合法嗎?
根據2021 年9 月24 日,央行等十部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精神,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是非法金融活動,是為了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防止虛擬貨幣成為賭博、非法集資、詐騙、傳銷、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禁止任何人、組織面向公眾提供從事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活動或服務。
通知第四條也明確規定虛擬貨幣交易存在法律風險,虛擬貨幣的個人投資因違背公序良俗,不受法律保護。
(四)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存在法律風險。任何法人、非法人組織和自然人投資虛擬貨幣及相關衍生品,違背公序良俗的,相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由此引發的損失由其自行承擔;涉嫌破壞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由相關部門依法查處。
但通知並未限制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虛擬貨幣交易行為,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換句話說,個人之間的法幣交易、幣幣交易行為,目前是允許的,未被法律所限制。
只是由於該行為不被國家鼓勵或保護,因此,做U 商在實踐中存在諸多法律風險。
二、做U 商會遇到哪些「坑」?
U 商可以分為場內U 商(在交易所中交易,需要支付交易所保證金)和場外U 商(不通過交易所,雙方線下交易,可以是現金交易,也可以是以雙方約定的其他方式交易),兩種模式各有其好處和弊端。
總而言之:場內U 商的最大風險在於「被抓」,場外U 商的最大風險在於「被騙」。
以下舉例進行講解。
1、被抓
場內U 商的風險在於收到「黑錢」,銀行卡被凍結。雖然對用戶進行KYC 審核是作為一名合格U 商必備的基本能力,但U 商的交易資金來源無非是炒幣,網賭,傳銷,電信詐騙等類型,銀行流水極易觸發銀行的反詐系統,被公安等部門司法凍結。
除了存在被「凍卡」的高風險以外,若資金來源涉嫌賭博、詐騙等的,可能會構成洗錢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掩隱罪),或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幫信罪)等。
例如,2022 年西安法院的一則案例【案號(2022) 陝0104 刑初219 號】,兩被告人作為虛擬貨幣承兌商(U 商),通過低買高賣泰達幣(USDT)賺取收益,期間兩人銀行卡因分別收取5 萬元被詐騙資金被抓。二人將被詐騙資金退賠給被害人並取得諒解,但仍被法院判決犯幫信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和九個月。
2、被騙
場外U 商的利潤比場內要高的多,比如場內賺3 分,場外賺3 毛也不足為奇。那麼為什麼會有人願意在場外低價賣U 呢?上述我們提到了場內U 商由於都是線上交易,在被交易所、銀行、公安反詐中心等被「監控」的狀態下,有些風險確實是防不勝防。而場外U 商的優勢就在於,雙方可以溝通線下比如以現金的方式,「一手交錢一手交U」,那麼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不會被「凍卡」,但是如果被「做局」,也只能吃啞巴虧。
舉個例子,作為幣商的你看到了小王發布的現金高價收U 的信息(稍高於市場價的合理價格),於是聯繫小王,雙方約定線下交易,你現場將U 給小王,小王會當場交付現金。在約好的線下見面的時間,小王通知你,自己臨時到外地出差,讓自己的朋友小王子到現場與你交易。見面後,雙方交接的很順利,你拿到了小王子帶來的現金,小王子也收到了U。
過了一段時間,小王再次聯繫你收U,交易方式同上,現場仍然是小王子過來。基於前面一筆交易雙方產生的信任關係,你將U 轉給了小王,但這次,小王子拒絕將現金給你。於是你立馬聯繫小王詢問情況,但這次小王失聯了……
在該事件當中,其實小王子是與小王素不相識的幣商,在第一次交易當中,你將U 轉給小王,小王(為了騙取你的信任)立馬將U 轉給了小王子。小王采用了兩頭騙的方式,對小王子聲稱自己可以低價賣給他U,讓小王子來到現場與你交易。
這時,如果你將小王子帶來的錢強行拿走,可能構成搶劫罪,因為小王子並沒有收到u,而如果就此放棄,你就損失了轉賬給了小王幾十萬U。如果你去找公安機關報案,說自己被詐騙了價值幾十萬的U,公安會問,你主張損失價值幾十萬的依據是什麼?(我國在2013 年《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及2017 年《關於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發布後,已全面禁止任何主體從事數字貨幣的發行、兌換及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
三、曼昆律師建議
1、對用戶的KYC 審核務必做到專業嚴謹
KYC 認證其實就是一種實名認證機制,主要用於預防反洗錢、身份盜竊、金融詐騙等犯罪行為。對用戶的KYC 審核,可以說是做U 商所必備的基本能力,包括但不限於要求用戶提供身份證明,銀行流水,地址電話等,對用戶的身份進行審核,但正如筆者此前的文章《虛擬貨幣OTC 商家,涉嫌刑事犯罪如何辯護罪更輕?》中所提到的,絕大多數U 商不具備識別黑錢的能力,並且,若U 商交易額越做越大,碰到黑錢難以避免。但即便是再周密的KYC 認證,也無法核實用戶的資金來源。
2、若被抓,儘早委託辯護律師介入
如上文所述,U 商的KYC 審核無法核實用戶的資金來源,即便是有一定行業資歷的U 商,通過自己的社會經驗,可以大致判斷某用戶的交易資金是否涉嫌犯罪,但難免出現百密一疏的時候。此時,公安機關若認定案件涉嫌幫信罪或掩隱罪,在行為人口供本身不承認的情況下,也會推定U 商對犯罪行為「主觀明知」。例如,U 商曾經被凍卡、交易價格明顯高於或明顯低於市場價、使用加密軟件進行聊天等行為,都會觸及幫信罪司法解釋規定的關於主觀明知的推定規則。此時,一個專業負責的刑事律師將對案件的走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若被凍卡,聯繫公安提供材料積極溝通
在交易中,可以使用多張卡進行首付款,分散風險,避免因某單個卡交易流水過大而被銀行監管或司法凍結。若不幸被凍卡,但自身確實是正常的交易行為,可第一時間聯繫承辦警官,詢問凍卡原因,是因為自身的交易本身涉嫌犯罪資金,還是其銀行卡上下游的關聯方交易資金異常?涉案金額大概有多少?了解基本情況之後,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向警方提供材料,證明銀行卡內資金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