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頭條
  • 法規
  • 財經
  • 區塊鏈
  • 數位藝術
  • 投稿專區
  • 時事話題
  • 幣動幣咚
  • 加密貨幣落地應用
    • 新手必讀
    • 獨立觀點
    • 數據報告
區塊鏈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區塊鏈

加密貨幣是史上最大騙局?信仰與反對者的無休止戰爭

2023 年 6 月 28 日
leadingblockby leadingblock
加密貨幣是史上最大騙局?信仰與反對者的無休止戰爭

加密貨幣發展多年以來一直存在著兩極化的觀點,有人認為這代表了一場金融革命、有人則認為這是史上最大的騙局之一。本文源自 Ignas 所著文章《Is Crypto a Scam? Here’s Why These Crypto Critics think It Is.》,由白澤研究院整理、編譯及撰稿。

「在對加密貨幣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後,任何有理解能力的人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 它需要被徹底摧毀,因為這是一個巨大的騙局。」

—— Stephen Diel,在 Twitter 上擁有 6 萬粉絲的加密貨幣評論家

作為加密貨幣愛好者,我們經常只能在 Twitter 上看到關於加密貨幣的積極一面,而且老實說,目前大多數加密貨幣都是金融代幣,這也吸引了詐騙者。

因此,可悲的事實是,很多人並不像我們一樣喜歡加密貨幣,相反他們認為 「加密貨幣是一個騙局」。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在本文中,我決定探索不同的批評觀論點,並試圖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將加密貨幣(以及 DeFi)稱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

加密貨幣:改變世界貨幣秩序<>世界上最大的騙局

隨著加密貨幣的發展,批評也隨之增加。我相信我們,加密貨幣愛好者,目前只是少數。

Molly White 是一位著名的加密貨幣批評者,她創辦了一個具有諷刺意味名稱的網站 「Web3 is going great」(Web3 進展順利),其中記錄了加密貨幣、DeFi 和 NFT 領域的災難性事件。

這證明了人們對加密貨幣日益增長的懷疑。

但真正促使我撰寫本文的是由 James Jani 製作的影片,名為《加密貨幣:世界上最大的騙局》,涵蓋了對加密貨幣的所有批評論點。

該影片在 Youtube 的觀看次數達到了 290 萬次,甚至被我最喜歡的頂級科技頻道 Marques Brownlee 評為 「2023 年最佳影片」 。

然而,這一切都始於對比特幣的批評。

比特幣:革命性數位貨幣<>失敗的貨幣

比特幣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出現的,是一種不受政府或機構控制的數位貨幣,當時它吸引了一小群不信任傳統金融體系的早期採用者。

然而,比特幣的價值很快吸引了知名投資者,將其用途從全球交易貨幣轉變為投機。例如,知名投資者 Winklevoss twins 從早期一直在囤積比特幣,到 2013 年,他們擁有的比特幣總量約佔流通總量的 1%。

事實上,34.4% 的 BTC 供應量由巨鯨(擁有 1000+ BTC 的實體)持有。然而,這種集中度一直在緩慢下降,持有小額 BTC 的小型錢包數量正在增加。

儘管如此,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反擊所有批評,而是傾聽並理解批評者的意見。

以預測 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和隨後的全球金融危機而聞名的紐約大學教授 Nouriel Roubini 批評比特幣生態系統完全腐敗,由七個 C 組成:Concealed(隱藏)、Corrupt(腐敗)、Crooks(騙子)、Criminals(罪犯)、Con men(騙徒)、Carnival barkers(狂歡節叫賣者)和 Cult(邪教)。

比特幣批評者認為,比特幣的設計存在嚴重缺陷。其通貨緊縮性質來自於其 2100 萬的固定總量,鼓勵人們囤積而不是交易,從而削弱了其作為全球貨幣的功能。

此外,比特幣的技術侷限性變得越來越明顯。它每秒只能處理七筆交易,與每秒可以處理數千筆交易的 Visa、Mastercard 等傳統支付網路相比,速度非常慢。

比特幣使用起來也相當昂貴,特別當 BRC-20 熱潮堵塞了區塊鏈。

同樣存在問題的是比特幣的能源密集型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模型。批評者認為,這種模式引發了一場為挖到更多比特幣而建造更強大挖礦裝置的競賽,導致大量能源消耗,而交易率卻沒有提高。

最終,比特幣作為全球貨幣將會失敗。批評者對於這個論點是非常一致的。

其他著名的批評者: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 (Paul Krugman) 認為比特幣毫無用處、效率低下,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龐氏騙局。——「比特幣社群通過將技術與自由主義相結合來吸引投資者,利用部分現金流使得價格大漲,這帶來了更多的投資者。」

。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認為比特幣是 「老鼠藥」,並表示它不會產生任何效果。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 Gary Gensler 表示,加密貨幣全都是 「小販、欺詐者、騙子」。

儘管如此,比特幣仍然生存了 14 年,目前成為了可在中心化交易所中交易的最主要的投資資產。但批評者認為,這就是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突然消失的原因之一 —— 留下了一項與其最初目的相去甚遠的發明。

以太坊:區塊鏈 2.0 革命 <> 致使騙局如潮

關於以太坊的爭論仍在繼續,以太坊是一種允許程式設計智慧合約的區塊鏈,導致我(也很可能是你)相信它會在加密世界中提供革命性的用例。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以太坊的第一個主要用例是創造更多的加密代幣,從而導致了首次代幣發行(1C0)熱潮時代的帶來。

企業開始建立自己的代幣,釋出白皮書解釋其專案目標,然後向公眾出售這些代幣。有些代幣是模仿品,有些是公然的騙局,但這並沒有阻止人們的投資,希望在代幣價值上漲後將其出售並獲利。

例如,「耶穌幣」(Jesus Coin) ,旨在呼籲分散耶穌的權力,並希望成為所有基督徒所採用的貨幣。

1C0 熱潮還引發了加密世界與現實世界名人之間 「結盟」。Floyd Mayweather 和 DJ Khaled 等有影響力的名人都通過推廣 Centra Tech 的代幣來獲得報酬,但該專案後來被證明是騙局。

即便 CEO 甚至不是一個真人,他們還是籌集了 3200 萬美元。

儘管詐騙活動有所增加,但加密貨幣愛好者仍在不斷尋找潛在的新用例,以證明加密貨幣的價值會不斷增加。

這就是 NFT。

NFT:數位藝術的新時代 <> 詐騙的新時代

NFT 的通常被認為是數位藝術家在區塊鏈上將作品貨幣化的新方式。理論上,藝術品的所有權可以通過區塊鏈來驗證。

最著名的例子是數位藝術家 Michael Winkelmann(又名 Beeple),他以 6930 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他的前 5000 張日常作品的拼貼畫 NFT,名為《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此次拍賣是數位藝術史上規模最大的拍賣之一。

然而,你可能沒有聽說過這個部分:

該藝術品 NFT 的買家是 Vignesh Sundaresan,一位加密貨幣企業家,此前曾與 Beeple 共同創立了一家名為 Metapurse 的加密貨幣投資公司。

在斥資 6930 萬美元購買 NFT 之前,Metapurse 已經用超過 220 萬美元的資金購買了更多 Beeple 的 NFT。隨後,Metapurse 將 Beeple 的 NFT 捆綁在一起,將其放入虛擬博物館中,並發行了一種名為 B20 代幣,持有該代幣代表了你擁有虛擬博物館的部分所有權。

批評者認為,6930 萬美元的天價交易主要是為了抬高 B20 代幣價值的行銷噱頭,從而操縱市場。

的確,目前 B20 的價格已經下跌了 99.66%,並且 Metapurse 的 Twitter 帳戶也是一片寂靜。

NFT 市場也因高度投機而受到批評,大多數 NFT 本質上只是區塊鏈上的一組資料,其中包含其他任何人都可以訪問的影象連結。

批評者認為這不是真正的所有權,NFT 主要被用作投機,從而推動更多資金進入加密貨幣市場。

David Gerard 在他撰寫的關於 「加密貨幣為什麼不好」 的書中,總結了 NFT 的欺詐行為:

告訴藝術家可以賺取有大量資金

告訴藝術家需要持有加密貨幣作為手續費才能賺錢

的確有一些藝術家通過 NFT 賺了錢

但你可能不會是賺錢的那一個

DeFi:革傳統金融的命 <> 去中心化的 「海市蜃樓」

2020 年,DeFi Summer 來襲,DeFi 領域實現了大幅增長,但因其缺乏真正的去中心化和脆弱性而受到多個方面的批評。批評者包括萊特幣 LTC 的創辦人 Charlie Lee 和國際清算銀行(BIS)等。

DeFi 悖論

我還記得在 2020 年的時候,Lee 發推文說他不相信 DeFi。Lee 指出,DeFi 缺乏真正的去中心化,而這是區塊鏈的基本原則,解決 DeFi 領域頻繁的駭客攻擊需要更多的中心化。

事實上,DeFi 在 2020-2021 年確實面臨一些技術限制,導致願景與實際之間的脫節變得越來越明顯:

DeFi 面臨 Gas 費用過高的問題,降低了對低資本使用者的吸引力

DeFi 的 De(去中心化)水平越來越值得懷疑,因為在所有協議中,團隊都在集中控制開發和更新

更重要的是,DeFi 協議及其治理由少數富有的 「持幣巨鯨」 所主導,其中大部分是協議創辦人

一切都超額抵押,增加資金機會成本

在交易、槓桿和合成資產方面,DeFi 遠遠落後於其想要取代的中心化平台

區塊鏈的不變性意味著使用者與 DeFi 協議互動的錯誤是不可逆轉的,代價高昂。

在 DeFi 此後的三年發展中,有很多新的協議都在試圖改變這些問題。

但有趣的是,最初以 「讓有銀行的人去銀行化」 為使命的 DeFi,現在似乎優先考慮追求更高的收益率,而不是其最初的目的。

權力下放的幻想

為各國央行服務的國際金融機構 BIS 也在其 2021 年季度報告中對 DeFi 的去中心化水平提出了質疑。

該組織認為 DeFi 的完全去中心化是一種幻想:

由於不可避免的中心化治理需求和區塊鏈共識機制權力集中的趨勢,DeFi 存在 「去中心化幻想」

DeFi 固有的治理結構是公共政策的自然切入點(事實證明,已有多個 DAO 被起訴)

由於高槓杆、流動性錯配、內在互聯性以及缺乏抗風險能力,DeFi 非常脆弱。

BIS 認為,這三個方面使得 DeFi 生態系統特別容易受到金融不穩定所帶來的衝擊。

DeFi 中的槓桿:一把雙刃劍

儘管大多數 DeFi 都倡導超額抵押,但 DeFi 使用者對槓桿的使用引發了擔憂。(在一筆 DeFi 交易中借入的資金可以在其他交易中被重新用作抵押品)

這使得投資者能夠在一定數量的抵押品上建立越來越大的倉位,雖然這在牛市中有利,但在熊市或市場低迷期間可能會導致重大損失。

「加密貨幣是一種邪教」

此外,加密貨幣社群文化經常被比作 「邪教」,例如,比特幣最大化主義者和以太坊愛好者等派系都會宣揚他們不同的願景。

彭博社的文章《加密貨幣寒冬的故事》描述了加密貨幣社群如何在熊市期間保持熱情。

加密貨幣研究員 Molly White 將加密貨幣社群稱為是 「掠奪性」 的,被譽為 「全女性主導專案」 的 Fame Lady Squad NFT 實際上是由三名白人男子建立的。

《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 Jemima Kelly,多次將加密貨幣稱為 「邪教」:

在加密貨幣社群中,一切都充滿樂觀情緒,讓你保持在狂熱之中。

你肯定非常熟悉的流行語,比如 「Hodl」 和 「Wagmi」(鼓勵加密貨幣持有者不論面對何種風雨,都要繼續持有代幣),在外人看來,聽起來有點怪異。

一些持有者通過說 「我們還早」,向其他持有者保證他們沒有錯過致富的機會。

那些即使有理由出售代幣但仍持有代幣的人,會被稱讚為擁有 「鑽石手」。

在加密貨幣社群中,批評常常被視為 「FUD」(恐懼、不確定性、懷疑),或者被諸如 「你根本不明白」 之類的言論所駁回。

批評者常常遭到斷然拒絕,被回以 「享受貧窮的樂趣」。

騙局,不是騙局?取決於未來

總體而言,「反加密運動」 擁有大量追隨者,即加密貨幣批評者正在增加。例如,Reddit 子頻道 Buttcoin 擁有 15.9 萬會員,他們聚集在一起的目的只是想要一起慶祝加密貨幣的最終失敗。他們的座右銘:「Buttcoin – 這是一個騙局,我們對此很誠實!」

有趣的是,加密貨幣愛好者和批評者都在詐騙、中心化和拉高拋售等問題上都達成了共識。

騙局,不是騙局?區別在於未來。

作為加密貨幣的支援者,我相信我們可以塑造一個更健康的生態系統,並讓批評者相信區塊鏈確實能為改善社會帶來獨特的好處。

圖片與文章來自:(https://www.blocktempo.com/is-cryptocurrency-a-revolution-or-the-biggest-scam-ever/)

最新文章

統振首季0.99元 4月業績續增

統振首季0.99元 4月業績續增

2025 年 5 月 9 日
新光投信募集發行新光美國電力基建息收ETF 5/13上市

新光投信募集發行新光美國電力基建息收ETF 5/13上市

2025 年 5 月 9 日
亞泰金屬首季EPS1.25元 深化多區業務接單動能

亞泰金屬首季EPS1.25元 深化多區業務接單動能

2025 年 5 月 9 日
街頭較量戰到賽道對決 熱銷運動車款大評比

街頭較量戰到賽道對決 熱銷運動車款大評比

2025 年 5 月 9 日
人氣利口酒推薦 高雄酒商引進東歐風味 來自烏克蘭醇厚果香

人氣利口酒推薦 高雄酒商引進東歐風味 來自烏克蘭醇厚果香

2025 年 5 月 9 日
巧新Q1營運效率展 三率三升 稅後EPS1.53元

巧新Q1營運效率展 三率三升 稅後EPS1.53元

2025 年 5 月 9 日
Next Post
擁有「真實收益」的加密專案,代幣市場表現如何?

擁有「真實收益」的加密專案,代幣市場表現如何?

至少8間華爾街巨頭進軍加密貨幣?CoinShares:總管理資產達27兆美元

至少8間華爾街巨頭進軍加密貨幣?CoinShares:總管理資產達27兆美元

關於我們

『區塊鏈頭條』成立於比特14年,是一個領先各大媒體的媒體平台,注重於金融科技、區塊鏈技術及 Cryptocurrency 的相關議題,致力於建構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入口,幫助人們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消息,把看似複雜遙遠的web3.0,用最簡單理解的方式,帶領大家通往Metaverse的多重宇宙!爲維持「元宇宙」源源不斷的輸送新資訊,也邀請各大創作者一起投稿。

藉由全世界行業內的先驅,區塊鏈頭條分享實戰經驗及機構資源,旨在成為快速提供專業資訊且減緩知識落差的媒體平台。

熱門標籤

標籤

AI BNB BNB Chain BRC-20 BTC chaebol DAO DEFI DePIN ETF ETH FTX GameFi Layer1 Layer2 meme NFT ORDI Ordinals POW ProEx Solana WEB3 乙太坊 交易所 以太坊 俄羅斯 元宇宙 加密貨幣 區塊鏈 去中心化 幣安 投稿 數據 智能合约 比特幣 比特幣生態 法規 牛市 空投 美國 財經 銘文 鏈遊 香港

社群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法規
  • 財經
  • 區塊鏈
  • 數位藝術
  • 投稿專區
  • 時事話題
  • 加密貨幣落地應用
    • 新手必讀
    • 獨立觀點
    • 數據報告

© 2022 區塊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