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頭條
  • 法規
  • 財經
  • 區塊鏈
  • 數位藝術
  • 投稿專區
  • 時事話題
  • 幣動幣咚
  • 加密貨幣落地應用
    • 新手必讀
    • 獨立觀點
    • 數據報告
區塊鏈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時事話題

「火燒心」放任不管恐有癌變風險 醫:長久吃藥無效可能賁門已鬆弛

2025 年 5 月 23 日
民生頭條by 民生頭條
「火燒心」放任不管恐有癌變風險 醫:長久吃藥無效可能賁門已鬆弛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胃食道逆流不只有「火燒心」這麼簡單,有民眾常年有胃酸逆流問題,吃藥一直都沒有好轉,後來經過內視鏡檢查才發現食道與胃的交界處賁門已經鬆弛,導致吃藥無法有效果,後來透過內視鏡以「胃賁門緊縮手術或抗逆流黏膜燒灼術」(ARMS/ARMA)處理,症狀終於獲得改善。醫師提醒,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一定要找出原因,如果放任胃酸不斷侵襲黏膜導致病變,更可能造成「巴瑞特氏食道」,升高食道腺癌風險。
非典型症狀多元,有些人以為是心臟出問題

台大醫院綜合診療部內視鏡科主任、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內科部胃腸肝膽科曾屏輝主治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問題,主要原因是胃中的食物或胃酸逆流至食道造成不適及可能的黏膜損傷,典型症狀為胸口灼熱感,但也不少人會有一些非典型症狀造成判斷上的混淆。曾屏輝醫師說明,像有些人症狀表現是喉嚨卡卡、聲音沙啞或者是慢性咳嗽、氣喘,結果跑去看耳鼻喉科,有些是胸口疼痛以為是心臟出問題……轉輾找不出原因,最後檢查才發現是胃食道逆流。

通常在胃食道逆流的診斷與治療上,若是典型症狀初步會透過抑制胃酸藥物如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促進腸胃蠕動等藥物來治療,若未緩解,則需要進行內視鏡檢查排除嚴重病變如食道癌或胃潰瘍,醫師也會檢查黏膜損傷的程度及可能併發症如巴瑞特氏食道、食道狹窄等。

「胃賁門緊縮手術或抗逆流黏膜燒灼術」讓一半患者不用再吃藥

曾屏輝醫師提到,有一些病患症狀表現相當特殊,儘管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但透過胃鏡沒有看到太多發炎或其他問題,就必須近一步透過「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來評斷是否為食道蠕動力或是賁門太鬆等其他因素造成;更細部也能透過24小時食道酸鹼值阻抗檢測儀,監測在不同情境下胃酸逆流的程度。曾屏輝醫師強調,國際上診斷胃食道逆流的方法包括胃鏡、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及酸鹼值檢測,24小時食道酸鹼值阻抗檢測儀能更全面且精確了解病患狀況。

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陳建全主治醫師也提到,對於部分患者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話,過去需依賴外科手術,但隨著內視鏡技術的發展,現在也有

「胃賁門緊縮手術或抗逆流黏膜燒灼術」(ARMS/ARMA),可讓鬆弛賁門有效緊縮,幫助逆流胃酸大量減少;臨床上8成病患都能有明顯好轉,甚至一半病患可以不再用藥。陳建全醫師表示,這樣的族群有年輕化趨勢,像是40~50歲族群常應酬吃大餐、作息不正常者都要特別注意,如果用藥已經無效,就要進一步檢查找出原因。

癌前警訊「巴瑞特氏食道」透過射頻消融術成效達9成

陳建全醫師強調,胃食道逆流已是現代人的慢性病,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就可能演變為像是巴瑞特氏食道─癌前病變狀況,西方的巴瑞特氏食道族群相當多,若透過內視鏡發現有巴瑞特氏食道情況,及早透過「內視鏡食道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處理,治療效果可達9成。

臨床就有一名50幾歲男性病患,早年一直有明顯的胃食道逆流症狀,但未能有效治療,長年下來由於食道長年受到胃酸侵蝕,已經讓上皮神經變得不敏感,就診時已有巴瑞特氏食道情形;幸好及時發現採用內視鏡食道射頻消融術,避免癌病變風險升高,否則拖太久導致食道癌,就必須切除整個食道。

陳建全醫師提醒,胃部不適的問題一定要正確診斷才能解決,門診就曾有40歲男性民眾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一直就醫、吃藥都沒有改善,到後來甚至連飯都吞不下相當嚴重;輾轉到了台大醫院檢查發現其實是「食道遲緩不能症」(Achalasia),因此怎樣吃抑制胃酸的藥都無法解決,後來透過手術便完全恢復正常。

曾屏輝醫師也呼籲,除了藥物控制,胃食道逆流患者最重要還是要調整飲食、減少攝取會誘發胃酸的飲食,特別是甜食、油膩、冰品會讓胃排空功能變差,較容易造成逆流,辛辣食物也會造成胃黏膜傷害,要盡量避免。另外也要控制體重避免過胖,多散步也能促進控制腸胃蠕動的副交感神經發達,幫助消化更順暢,睡眠時也可調整枕頭高度、往左側躺,都能夠降胃食道逆流帶來的影響。

最新文章

癌症治療期間營養支持指南:中醫師分享化療飲食建議與副作用應對策略

癌症治療期間營養支持指南:中醫師分享化療飲食建議與副作用應對策略

2025 年 5 月 23 日
「火燒心」放任不管恐有癌變風險 醫:長久吃藥無效可能賁門已鬆弛

「火燒心」放任不管恐有癌變風險 醫:長久吃藥無效可能賁門已鬆弛

2025 年 5 月 23 日
上曜九份子最美雙基地在手 拚台南地標新高峰

上曜九份子最美雙基地在手 拚台南地標新高峰

2025 年 5 月 23 日
擷發攜手Axelera AI 成戰略合作夥伴 聚焦特殊場域

擷發攜手Axelera AI 成戰略合作夥伴 聚焦特殊場域

2025 年 5 月 23 日
建築理想實踐者 專訪大竑地產董事長高浤仁

建築理想實踐者 專訪大竑地產董事長高浤仁

2025 年 5 月 22 日
AI引爆5G、AIoT 耕興搶攻高階AI檢測大商機

AI引爆5G、AIoT 耕興搶攻高階AI檢測大商機

2025 年 5 月 22 日
Next Post
癌症治療期間營養支持指南:中醫師分享化療飲食建議與副作用應對策略

癌症治療期間營養支持指南:中醫師分享化療飲食建議與副作用應對策略

關於我們

『區塊鏈頭條』成立於比特14年,是一個領先各大媒體的媒體平台,注重於金融科技、區塊鏈技術及 Cryptocurrency 的相關議題,致力於建構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入口,幫助人們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消息,把看似複雜遙遠的web3.0,用最簡單理解的方式,帶領大家通往Metaverse的多重宇宙!爲維持「元宇宙」源源不斷的輸送新資訊,也邀請各大創作者一起投稿。

藉由全世界行業內的先驅,區塊鏈頭條分享實戰經驗及機構資源,旨在成為快速提供專業資訊且減緩知識落差的媒體平台。

熱門標籤

標籤

AI BNB BNB Chain BRC-20 BTC chaebol DAO DEFI DePIN ETF ETH FTX GameFi Layer1 Layer2 meme NFT ORDI Ordinals POW ProEx Solana WEB3 乙太坊 交易所 以太坊 俄羅斯 元宇宙 加密貨幣 區塊鏈 去中心化 幣安 投稿 數據 智能合约 比特幣 比特幣生態 法規 牛市 空投 美國 財經 銘文 鏈遊 香港

社群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法規
  • 財經
  • 區塊鏈
  • 數位藝術
  • 投稿專區
  • 時事話題
  • 加密貨幣落地應用
    • 新手必讀
    • 獨立觀點
    • 數據報告

© 2022 區塊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