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至興精機啟動 AI 轉型戰略 以智慧製造驅動下一階段成長
台灣最大沖壓零組件製造廠、全球領先機車碟煞盤供應商 至興精機(4535)正式導入智慧方案(ITS)旗下 AI Agent 管理平台 EgentHub ,至興透過此 AI 轉型計劃,初期首先應用 AI Agent 於業務、生產管理、後勤等作業中,後續更將持續擴大應用場景,讓 AI 成為加速成長的核心動能。
以 EgentHub 為開發 AI Agent 核心 助力庫存分析、採購建議等工作流程 AI 化
至興精機在精密沖壓件、汽車座椅後傾器領域穩居台灣市佔率第一,在機車碟煞盤更為全球前三大製造商,客戶遍及歐美與亞洲市場,至興不僅技術與市場地位領先,更持續探索各種創新解決方案,尤其針對多數接單生產的製造行業共同痛點,包含大量重複性資料處理、跨系統資訊整合耗時、管理決策缺乏即時數據支撐,這些看似日常的管理作業,持續累積成為組織效率的隱性成本,也限制了企業將人才投入更高價值創新的可能性。
因此在 AI Agent 導入初期,至興和智慧方案(ITS)優先聚焦於「流程標準但繁瑣」、「需要跨類型人工比對」、「人工處理易錯且耗時」等項目啟動 AI Agent 開發,建立了庫存管理、採購核帳、工時管理等橫跨企業內部前、中、後端不同職能的 AI Agent,並已開始一同協作。
透過 AI Agent,至興將過去需要數小時的報表彙整縮短至數分鐘,採購核帳作業耗時下降,實際為同仁節省大量重複作業時間,團隊得以將時間重新配置到供應商關係優化、流程改善等更具策略價值的工作,初期的導入也讓團隊體驗到生成式 AI 不只是概念或技術展示,而是能夠真正應用於日常工作、創造實質效益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透過 Agent 開發過程中,至興同步建立可持續優化、可跨部門複製的 AI SOP,成為企業永久的數位資產。
以 AI 為核心競爭力 推動集團數位轉型升級
對至興而言,這只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公司已規劃將 AI 應用擴展至更廣泛場景,透過 AI 改善更多部門、產線的效率,更要在全球地緣局勢快速變化下,強化整體管理韌性與反應速度。
至興精機總經理吳宗明表示:「至興在精密沖壓與碟煞盤領域建立的技術與市場地位,是 30 多年累積的成果,如今面對全球製造業競爭加劇,至興將透過 AI Agent 的導入,全面性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AI 不只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重新定義我們如何管理、如何決策、如何創新的機會,我們要讓 AI 深入每個關鍵流程,讓數據驅動企業決策,這樣才能在國際市場持續保持領先。不僅如此,至興也將透過自身實踐,為台灣製造業探索一條可行的轉型路徑,台灣的產業不是沒有機會,而是需要用新思維、新工具重新詮釋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AI 戰略部門也在推動過程中,特別觀察了同仁的實際使用與回饋,發現許多日常工作中其實充斥著高重複性與標準化的任務,過去這些項目往往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如今透過 EgentHub 這類好上手、No-Code 的 AI Agent 平台,不僅讓各部門同仁能快速上手,更讓團隊驚喜地發現「開發 AI Agent 可以這麼簡單、這麼快速」,也因此激發了更多內部創新應用的想法。
除了持續AI Agent 的開發,至興也正著手打造內部 AI 團隊,並規劃進行相關 AI Agent 開發培訓,讓內部員工具備自主開發與優化 AI Agent 的能力。

AI 成為企業新基礎建設 EgentHub 助汽車供應鏈產業降本增效
智慧方案營運長陳旻筠指出:「至興精機的案例最有價值的地方,不在於導入了幾個 AI Agent,而在於他們將 AI 視為長期基礎建設、而非短期專案。台灣有非常強大的製造業底蘊,而看似傳統的製造行業,願意投入資源梳理流程、結構化知識、建立 AI SOP,AI 就能成為可持續優化的資產。」
目前全亞洲已有超過 100 家企業採用 EgentHub,平均每家企業每月可釋放超過 2,000 小時人力工時,特別是在製造業領域,EgentHub 已協助多家企業改善庫存管理、供應商對帳、訂單與出貨管理等長期困擾的痛點,相較於需要長時間客製開發的傳統系統,EgentHub 讓製造業在數小時內,快速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 AI Agent,並可隨著流程變化靈活調整。
關於 至興精機
至興精機創立於 1988 年,2003 年於台灣證券交易所上櫃(股票代號 4535)。作為台灣及全球精密沖壓零組件重要製造商之一,至興專注於精密沖壓與精密壓印技術領域,為汽車、機車及特殊車輛產業提供高品質零組件解決方案,海內外員工約 1,100 名,營運據點橫跨台灣、越南及中國大陸,產品行銷全球市場,各營運據點秉持高標準品質管理,均已取得全球汽車品質管理系統認證,並持續落實企業永續發展。
關於 智慧方案
智慧方案(ITS)創立於 2024 年,主力產品為 Intellicon EgentHub(AI 代理管理平台)。目前全亞洲已有超過 100 家企業採用,涵蓋紡織、化工、精密機械、金屬扣件、汽車零件、工具機等傳產與製造業,平均每家企業每月可釋放超過 2,000 小時人力工時,協助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