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頭條
  • 法規
  • 財經
  • 區塊鏈
  • 數位藝術
  • 投稿專區
  • 時事話題
  • 幣動幣咚
  • 加密貨幣落地應用
    • 新手必讀
    • 獨立觀點
    • 數據報告
區塊鏈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區塊鏈

AI席捲遊戲業玩家的“黑暗森林”、廠商的明日曙光?

2023 年 4 月 11 日
leadingblockby leadingblock
AI席捲遊戲業玩家的“黑暗森林”、廠商的明日曙光?

”這是AI畫的嗎?“

又一個試探發問的帖子浮出水面,配圖是手游《王者榮耀》發佈於2023年3月的新皮膚宣傳海報。

玩家小暢很快看到了這個問題,她沒有打算回复樓主,而是輕巧地給前排評論點了個贊。

事實上,在聚集了16萬個王者玩家的豆瓣小組,”AI與否“的話題已經持續了許多天。流行的粉色頭像與默認用戶名”momo“混成一片,使論辯真真假假、難分敵我,彷彿某種隱喻。

小暢告訴我,她相信所謂AI作畫的推測,只是沒想到一切來得這麼突然。”之前我還在微博吃二次元遊戲的瓜,結果現在一不小心就輪到自家’塌房’了。“

顯然,相比於包覆全行業的技術浪潮,一張海報所引發的聲量只算是極小的水花。然而水花躍起的速度比人們預想得都更快。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對AI的猜忌已經從二次元新秀瀰漫到老牌國民手游的身上。

這些微小的、難覓回應的爭議與抗辯,和大廠小廠每一句驚嘆於AI效能的讚嘆聲遙相呼應,一道奏響了變革的序曲。

打開潘多拉的盒子

在鑑別AI作畫的眾多技巧中,至高法則往往只有一句:”AI不會畫手。“

這樣的共識最近一次走入大眾視野,正是源於小暢口中的”吃瓜“見聞。

那是不久前的2月,微博名為”卜爾Q“的畫師公開分享自己為手游《白夜極光》繪製的情人節賀圖。很快,有網友察覺了其中AI作畫的痕跡,指出手腳部位的處理十分怪異,一場軒然大波由此而起。

如今,被冒犯的畫手常用”屍塊“來描述AI的畫作。這個稱謂意在提醒人們,AI出圖的前提是大量學習現成畫作,本質上是以眾多前輩畫師的心血為燃料,燃燒本身卻從未徵得畫師群體的許可。

在新技术兴起的当下,海内外针对这一领域的版权规则尚不明晰。甚至早在画师们反应过来之前,诸多以功能强大著称的AI作画工具已经完成了便利的初始积累。

互聯網上公開的作品都是食材,被模仿的畫師也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在何時何地遭受了無聲的”掠奪“。

坦誠地講,更早之前AI繪畫工具飛速迭代時,美術從業者們就已嗅到了風雨欲來的不安氣息。但那時還有一層窗戶紙始終未被捅破,即商稿,尤其是知名遊戲產品的商稿。

一旦AI繪畫插手商用範疇,就意味著最後的防線也被徹底撕開。到了這一步,從畫師肩膀上誕生的工具開始直接擠占人的生存空間,無差別地對中下層畫師造成毀滅性打擊,傳統的從業路徑可能被直接截斷。

這也是為什麼,卜爾Q的舉動如此迅捷地引發了眾怒。哪怕是不曾接觸過《白夜極光》這款遊戲的人,也能體會到一種無可阻擋的震悚:爭奪工作的紅線一旦被越過,再沒有人願意收回腳步。

這一事件在輿論漩渦中不斷發酵,最終以兩則公告草草收尾。

2月16日凌晨,《白夜極光》的幕後團隊巡迴犬工作室發文強調立場:”我們美術團隊對AI作畫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我們不會在我們的產品中使用AI作畫,絕不希望合作老師提交使用AI製圖的工作成果,絕不希望我們的合作方製作、使用AI作畫的宣傳物料。“

畫師卜爾Q方面則回應稱,”成圖中在一些局部出現了不妥的處理方式“,為此公開道歉。

評論區前排,有人重新翻出了2017年卜爾Q送給初學者的建議。那時的卜爾Q這樣說道:”一定不要開特別高的抖動修正,那些線是機器算出來的,不是你畫出來的,永遠不要放棄手繪……“

此後,人們變得比以往更為敏感。從卜爾Q被質疑的那一天起,不斷有畫師在壓力下”自證清白“,一條AI作畫的猜疑鏈蔓延開去。

3月29日,信任危機覆蓋了一個受眾更龐大的遊戲,《王者榮耀》。

小暢記得,新皮膚官方宣傳視頻發布後沒多久,微博和豆瓣就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起初只是有人發帖試探:”應該是有畫師修過的,但場景真的好ai啊……“

陸陸續續有人附和,疑點從場景轉移到人物本身,一條回复拿到了破百的點贊數:”真用了ai也可能,我遊戲行業的朋友說現在很多項目美術已經在用ai了。“

接著,不論微博、B站還是小紅書,都有越來越多的玩家提出質疑。角色粉絲拿紅筆圈出海報中各處可疑的局部,並準備了一整套專業理論武裝自己。

他們一邊為眾人科普AI作畫的特徵與破綻,一邊強調《白夜極光》事件的歷史教訓,極力貶斥遊戲公司的敷衍怠惰——在這裡,被抨擊的對象自然是騰訊,中國遊戲行業最具分量的存在。

另一邊,在男性玩家佔比更大的NGA或虎撲討論版,幾乎沒有人關注新皮膚的AI爭議。

老JR劉偉認為,即使沒有這些AI繪畫的痕跡,批評聲恐怕依然不會小。”皮膚剛出的時候總會挨罵的,罵多罵少的問題,就看粉絲戰鬥力強不強。“

根據他的經驗,熱門遊戲的皮膚設計永遠眾口難調,曾經承受粉絲罵聲的對像是美術團隊,現在只不過是把靶子換成了”AI“而已。

不過劉偉也承認,如果這件事真能得到”實錘“,那麼性質就大不一樣了。”而且這個皮膚還是要抽獎的。“劉偉補充道。

抽獎,意味著玩家的預期花費比平常更高。按照樸素的消費觀,一分錢一分貨,更高的價格理應獲得更好的產品。現在的問題是,AI的”劣質“產出顯然對不起用戶。

在皮膚所對應角色的微博超話,正是這一點令粉絲們出離憤怒。他們在《王者榮耀》的官方微博下反复表達訴求,言辭尖銳的文案中多次強調”600塊“這個投入數字,將現有海報批評得一無是處,並質問道:”玩家的錢是大風刮來的嗎?“

那麼,如果這個問題得到改善呢?比方說,假使有一天AI繪製出了精細程度不遜於人工的作品,玩家們是否會買賬呢?

在小紅書,一則討論AI作畫的圖文收穫了超過1500條激烈討論。人們用機器製品與手工藝品的關係作為類比,根據日常經驗,即便現代機器製品的精良程度不輸手工藝品,但後者的價格往往要更高。

落到遊戲身上,玩家們認為遊戲廠商之所以有意願推進AI創作,無疑意味著這種模式相較人工成本更低。相對應的,用戶得到的產品相當於從”手工藝品“轉為了”機器製品“,所以售價應該隨之降低——不過誰都知道,”便於降價“恐怕不是廣大廠商歡迎AI的原因。

矛盾就這樣出現,但故事沒能真正講下去。因為任憑玩家踏平宣傳視頻的評論區,王者官方始終沒有做出任何正面回應。

支持者相信,幕後團隊本就沒有必要理會這些捕風捉影。畢竟,在沒有實質性證據的情況下,難道未來每一張宣傳物料都要經歷”剖腹看涼粉“嗎?

而反對者也不肯改變想法。在小暢的眼裡,真正的證據其實早已出現了:那張帶有爭議的海報並未被收錄在王者官方的原畫集中。

只可惜,這是一個少有人留意的、相當迂迴的線索。單個角色的粉絲難成氣候,在多數人的沉默之中,討說法的聲音漸漸微弱,小暢以為已經沒有誰還在意這件事了。

直到4月10日,當她點開又一個新皮膚海報的爆料貼時,發現有人早早便擔憂地發問:”是不是ai畫的?“

儘管此時,這張偷跑的圖片只是一片模糊,壓根還沒到能驗證細節的環節,但是猜想揮之不去,隱秘的疑雲盤繞在另一個候場角色的頭頂。盒子已經打開了。

‍‍‍‍‍‍‍

過去與未來的東風

在宏觀層面,AI講述著另一個故事。

繪畫不是生成式AI唯一引起抗議的領域,中國玩家也不是唯一對此敏感的用戶。

在落幕不久的2023GDC大會上,育碧推出的AI文案輔助工具Ghostwriter賺足了開發者們的眼球。但與此同時,Ghostwriter也帶來了超出育碧預期的反對聲,演示視頻的點踩數遠遠超過了點贊量,引得官方連連澄清解釋,試圖緩和風評。

從定位上看,Ghostwriter就像一個專門為遊戲文案定制的微軟Copilot,主要用於遊戲角色的對白部分。它能幫助文案策劃生成草稿,策劃們則在此基礎上進行潤色。

在實際操作中,文案策劃需要給Ghostwriter提供角色的背景信息,選定人物的輸出風格,然後在Ghostwirter生成的文本選項中進行抉擇和打磨,最終得到可用的對白素材。

接著,這些經過文案策劃打磨的內容又會被返還給Ghostwriter,用來幫助它繼續學習人類,提高未來的起草水準。

那麼,為什麼看似美好的功能會廣受差評?

道理和AI繪畫之爭議相似。一方面,人們質疑育碧的動機,認為它設計這種工具是為了砸掉文案策劃的飯碗,讓AI取代人的地位,從而縮減開支。另一方面,也有用戶懷疑機器批量生產的文本質量是否可靠。

打個比方,如果文案策劃們在遊戲項目中採用了Ghostwriter,那他們其實並不參與對白文本的實際寫作,而是更接近考官的角色,就像老師批閱學生作業那樣工作。

按照育碧的設想,人對AI的監督修正日積月累,AI產出的內容會臻於完善。那麼終有一日,文案策劃的職業生命將終結在自己調教出的Ghostwriter手中,比工具的名字更像無處立身的遊魂。

即使不考慮極端情況,這或許也意味著”靈感“的消亡。那些在創作實踐中靈光乍現的瞬間,未來都將湮沒在AI的作業本里。

更別提這些年來育碧式罐頭產品本就飽受非議,如此”缺少靈魂“、變本加厲的創作思路自然難討玩家歡心。

不過,縱使輿論嘩然,育碧也絲毫沒有動搖過發展Ghostwriter的決心。

深諳3A作品之道的育碧比誰都明了,開放世界大作注定越來越卷,既然如此,其中的NPC文本量只會越發巨大,所以Ghostwriter的應用前景必然一片光明。

甚至可以這麼說,從廠商的視角看,AI所承擔的職責越是挑戰神經,反倒越證明它切中了一線開發的痛點。在這種情況下,”高效低成本“的誘惑遠勝於開拓荒野的阻力。

同樣的,哪怕本土美術從業者不斷表達擔憂,但國內大廠都沒有停下引入AI作圖的腳步。寫明AI標籤的招聘信息越來越常見,AI美術人才爭奪戰猝不及防地拉開了帷幕。

沒有人能阻擋生成式AI的腳步,現在的懸念只是,它們將以怎樣的節奏深入參與遊戲生產的管線?

在AI登上頭版頭條之前,滴漏便開始了。發展到今天,AI創造的可能性已經滲透到了海內外遊戲產業的方方面面。

說AI配音,我們會想起網易與米哈遊。二者都利用AI相關技術為旗下游戲完成配音,以此抵抗人工配音帶來的不確定性,為業界開創了新的解決方案。

談起AI做遊戲,我們會看到Roblox。Roblox一直倡導讓用戶自發創作遊戲,如今生成式AI技術不斷演進,Roblox也順勢發布了更多輔助創作工具,比如Code Assist和Material Generator,都旨在探索自動化編碼的可行性。

聊ChatGPT帶來的大模型熱,遊戲公司也從未缺席。老遊戲這邊,《會說話的湯姆貓》有望在AI助力下進化為”會聊天的湯姆貓“。新遊戲那裡,網易旗下重磅新作《逆水寒》手游高調官宣將實裝國內首個遊戲GPT,讓NPC”活“起來。

從更宏觀的層面看,主流大廠對遊戲AI熱的對策可以劃分為兩類。

其一自然是接入主流AI服務,比如在百度”文心一言“發布後,眼尖的人會發現巨人網絡、中手游等遊戲公司正是”文心一言“的首批生態合作夥伴。

其二則是自主研發AI技術,這無疑是一條更豪橫也更艱難的道路。騰訊、網易的AI Lab分別成立於2016年和2017年,前後腳踩中時代的鼓點。

騰訊AI Lab的應用方向與集團業務相匹配,大致可以分為內容、遊戲、社交和平台工具這四類。網易伏羲實驗室和網易互娛AI Lab也做出過許多摸得著的成果,就比如前面說到的AI配音,以及契合元宇宙趨勢的”瑤台“虛擬平台等等。

作為遊戲圈的後起之秀,米哈遊也成立了自家的逆熵科技研究院,落後兩位大哥半個身位。”逆熵“的說法與米家遊戲的內容息息相關,在保留二次元本色的同時期盼用AI解放團隊生產力。

同時,米哈遊還參與了中國AI創業公司MiniMax的多輪投資,有心憑此補上本土大模型的學費。

尾聲

2023年的春天,幾乎每個互聯網人的嘴邊都掛著”AI“”ChatGPT“之類的字眼,虛張聲勢中含著那麼一點虔誠和敬畏。复讀同一個詞彙的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倒是比AI更像機器人。

AI所帶來的冰火兩重天從未如此明顯。

每隔幾天,我們就能聽說一則”遊戲外包團隊被裁撤“的軼聞,今天是翻譯,明天是美術,後天不知道會不會是文案。

同樣每隔幾天,我們也能聽聞火熱的資本快訊。數不清的投資人和創業者湧入賽道,大模型共新算力一色,資深FA與高校博士齊飛。

時至今日,大大小小的遊戲公司都已被捲入浪潮,它們活躍在所有可能的環節之中:研發、投資、應用,快馬加鞭,狂飆不歇。

即使是最保守的遊戲從業者,也不得不承認時代的車輪難以阻擋。不被舊船拋下的唯一方案,就是買一張新巨輪的船票。

從微觀的抗拒望到宏觀的競逐,在這個躁動的春天,你我可能已經見證了歷史的轉折點。

圖片與文章來自:(https://www.jinse.com/blockchain/3385407.html)

最新文章

亞泰金屬首季EPS1.25元 深化多區業務接單動能

亞泰金屬首季EPS1.25元 深化多區業務接單動能

2025 年 5 月 9 日
街頭較量戰到賽道對決 熱銷運動車款大評比

街頭較量戰到賽道對決 熱銷運動車款大評比

2025 年 5 月 9 日
人氣利口酒推薦 高雄酒商引進東歐風味 來自烏克蘭醇厚果香

人氣利口酒推薦 高雄酒商引進東歐風味 來自烏克蘭醇厚果香

2025 年 5 月 9 日
巧新Q1營運效率展 三率三升 稅後EPS1.53元

巧新Q1營運效率展 三率三升 稅後EPS1.53元

2025 年 5 月 9 日
聖暉*首季EPS5.18元 創單季新高

聖暉*首季EPS5.18元 創單季新高

2025 年 5 月 9 日
髮量越洗越少?結合中西醫與科學新選擇 解決髮量焦慮

髮量越洗越少?結合中西醫與科學新選擇 解決髮量焦慮

2025 年 5 月 9 日
Next Post
波波錢包致力融入娛樂賽事體驗攜手bingx兒童節掀起「元宇宙樂園ready-player-two」扎根元宇宙世代

波波錢包致力融入娛樂賽事體驗攜手BingX兒童節掀起「元宇宙樂園ready player two」扎根元宇宙世代

防疫險拖累「資本只剩3000元」 新安東京回應

防疫險拖累「資本只剩3000元」 新安東京回應

關於我們

『區塊鏈頭條』成立於比特14年,是一個領先各大媒體的媒體平台,注重於金融科技、區塊鏈技術及 Cryptocurrency 的相關議題,致力於建構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入口,幫助人們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消息,把看似複雜遙遠的web3.0,用最簡單理解的方式,帶領大家通往Metaverse的多重宇宙!爲維持「元宇宙」源源不斷的輸送新資訊,也邀請各大創作者一起投稿。

藉由全世界行業內的先驅,區塊鏈頭條分享實戰經驗及機構資源,旨在成為快速提供專業資訊且減緩知識落差的媒體平台。

熱門標籤

標籤

AI BNB BNB Chain BRC-20 BTC chaebol DAO DEFI DePIN ETF ETH FTX GameFi Layer1 Layer2 meme NFT ORDI Ordinals POW ProEx Solana WEB3 乙太坊 交易所 以太坊 俄羅斯 元宇宙 加密貨幣 區塊鏈 去中心化 幣安 投稿 數據 智能合约 比特幣 比特幣生態 法規 牛市 空投 美國 財經 銘文 鏈遊 香港

社群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法規
  • 財經
  • 區塊鏈
  • 數位藝術
  • 投稿專區
  • 時事話題
  • 加密貨幣落地應用
    • 新手必讀
    • 獨立觀點
    • 數據報告

© 2022 區塊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