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頭條
  • 法規
  • 財經
  • 區塊鏈
  • 數位藝術
  • 投稿專區
  • 時事話題
  • 幣動幣咚
  • 加密貨幣落地應用
    • 新手必讀
    • 獨立觀點
    • 數據報告
區塊鏈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時事話題

成功是靠運氣,還是能力?──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你「往前看」或「往後看」

2023 年 4 月 25 日
leadingblockby leadingblock
成功是靠運氣,還是能力?──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你「往前看」或「往後看」

相信成功靠能力,或是成功靠運氣,對行為都有正面的指導意義,當然,也會有負面的影響。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待成功與運氣這件事,才能讓正面的影響多一些,負面的影響少一些呢?

你覺得成功是靠運氣,還是能力?

這個問題,如果拿去問不同的人,得到的答案和理由可能都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年紀,看法也可能不同。

我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隨著年紀增長、閱歷積累,對這道問題的思考與感悟也有不小的變化。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我對於「成功與運氣」的四層思考。​

第一層:成功學思維

年輕時,渴望成功、渴望賺錢,看了不少成功學、名人傳記和心靈雞湯類的書,像是⋯⋯算了,還是別說好,說出來實在太丟人了。

​在價值倡導上,這類型的書會不斷灌輸你這樣的價值觀:「努力,就一定會成功」、「你沒成功,是因為你不夠努力」、「沒有失敗,只有尚未成功」⋯⋯

​在論證結構上,這些書喜歡用「舉例論證」。它們會舉一些成功案例的小故事,並從中提煉出一套方法論,並告訴你,只要按照些這方法做,你也會成功。

在成功學、名人傳記和心靈雞湯類的書籍中,多半會強調「努力就能成功」,並指出許多成功的案例與方法。圖/PIC SNIPE@Shutterstock

在底層邏輯上,這些書的邏輯是:成功不是隨機、偶然的事件,而是有著明確「因果關係」的必然事件。它是由一連串的「因為」、「所以」串成的因果鏈,而你只要順著這條鏈子努力地爬,你就會成功。

​有為者亦若是──成功,靠的當然是個人的才能和努力。這是 20 多歲的我,對成功的理解。

第二層:反成功學思維

​待年紀稍大些,看的書多了、雜了。從各領域的書中,我接觸到過往從未聽過的知識和概念。例如,從科學哲學裡,我學到了「可證偽性」的概念;從統計學裡,我知道了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這些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書籍,顛覆了許多我過往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我的認知,獲得了全新的升級。這時的我,再看到各種成功的人、事、物的案例時,有了全然不同的感受。

​舉個例子,比如說大家追劇、看電影常用的平台 Netflix。許多專家分析,Netflix 這家公司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他們獨特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就是「高報酬的傭兵文化」。

相較於矽谷其他知名企業,例如 Facebook、Google,把員工當成家人般照顧,Netflix 的座右銘則是:「別跟我稱兄道弟,我們不是一家人」、「我們不要忠誠,只要成功」、「我們只要 A 咖中的 A 咖」。在 Netflix 股價年年飆升、年年創新高的那段時間,這些分析聽起來滿有道理、滿有解釋力的,對吧?

​但從去(2022)年年底開始,Netflix 的股價一路狂跌,公司的市值幾乎蒸發了三分之二,甚至爆發離職潮,大量明星員工出走,公司面臨近 10 年來的最大危機。

以 Netflix 為例,解釋該公司成功或失敗的理由是不具「可證偽性」(Falsifiable)的。圖/Elliott Cowand Jr@Shutterstock

這時又有專家跳出來分析,說 Netflix「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它獨特的企業文化──「不把員工當家人,只當傭兵」,這讓優秀員工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不願意在公司久待。嗯,聽起來也很有道理,對不對?

但你有沒有發現,「不把員工當家人」這個原因,公司成功時可以用、失敗時也可以用,怎麼樣都說得通,都可以自圓其說。這種正面可以解釋、反面可以解釋,不管怎麼樣都不會錯的理由,就是典型的不具「可證偽性」的特性。在許多成功案例的分析中,經常可以看到。

再例如,財經雜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像這樣的文章:「某支基金績效表現優異,連幾年打敗大盤指數」。我每次看到相關報導時,都會直接略過,不是因為我對投資理財沒興趣,而是我知道,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有大量研究指出,若將時間拉長(例如 15 年),那麼有超過 9 成的基金表現會輸給大盤指數。股神巴菲特也曾在 2017 年致股東公開信中說過「沒人可以打敗大盤指數型基金」,甚至開出了「50 萬美金」的賭注,以證明他老人家的想法。

所以,許多基金的好表現,很有可能只證明了操盤經理人「運氣好」,不代表他有卓越的選股投資能力。這就像是要你拋硬幣連續拋出正面 10 次,你可能拋個一整天也辦不到;但如果找一萬個人來拋,要不了幾分鐘,就會有大約 10 個人連續拋出 10 次正面。不是這 10 個人有過人的拋硬幣技術,而是「機率」。

「倖存者偏差」和「可證偽性」這兩個概念,對這個時期的我來說,就像倚天劍和屠龍刀,我帶著這兩把神兵利器大殺四方,見一個砍一個,見兩個砍一雙。所有成功學的書籍或案例分析,在我眼中都是「Bullsxxt」。

第三層:成功的科學思維​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對於成功的理解來到了第三層,我稱它為「成功的科學思維」。

具有強大解釋及預測能力的科學,同樣也能勇於解釋成功。圖/Gorodenkoff@Shutterstock

科學,是一個很厲害的東西,它擁有強大的解釋力和預測能力。近幾年有不少科普書籍,將關於成功的科學研究結果帶進公眾視野,例如像《成功與運氣》、《破除成功學的迷信》、《成功竟然有公式》等。書中有許多有趣且發人省思的內容,以下簡單挑兩點和讀者分享:

一、成功主要靠的是能力還是運氣,與你所在專業領域很有關係

如果將能力與運氣對成功(或者說成就)的影響,想像成是一種「光譜」,最右邊是能力,最左邊是運氣,不同領域、不同專業,則分別落在光譜上的不同位置。

在光譜最右邊,意味著,要取得成功,完全倚靠個人的能力與努力,像西洋棋、圍棋、網球都在這個位置。在這些領域裡,你幾乎不可能看到一個新手菜鳥,憑藉著運氣,爆冷門打敗領域中的高手。

而在光譜最左邊,意味著,你的成功或成就,完全由運氣決定,比如說買樂透、在賭場玩吃角子老虎機等。這類型的活動,幾乎可以說是全由運氣主導,個人能力與努力毫無用武之地。

除了上面舉的幾個例子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專業領域都介於光譜的兩端之間,也就是同時受到能力與運氣的影響,只是有些比較靠右、有些比較靠左邊。

例如足球,研究發現,能力和運氣占比大約是 7 比 3,也就是球隊的勝負,能力貢獻了 7 成,運氣貢獻了 3 成。也因為如此,我們才會看到足球比賽不時會有弱隊打贏強隊這種「爆冷門」的結果。

再比如說,股票投資──尤其是短期,研究發現,能力和運氣占比大約是 2 比 8,也就是投資績效想打敗大盤,運氣貢獻了 8 成,而能力只貢獻了 2 成。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股神巴菲特會懸賞 50 萬美金,打賭沒有人能打敗大盤指數吧!

二、極端成功,需要極端運氣

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為例,比爾蓋茲。

比爾蓋茲是個非常有能力和遠見的人,這點是無庸置疑的。他的綜合能力值,可能是一般人的十倍或百倍,但他的財富,卻是一般人的百億、千億倍。就連許多和他一樣聰明,甚至比他還聰明、有遠見的人,也沒有取得跟他「同等級」的成功。

從這個角度來看,比爾蓋茲所取得的財富和成就,似乎遠遠超過個人能力所能解釋的,這是為什麼呢?研究發現,因為他的運氣真的非、常、好!注意,不是普通的好,是非常、非常的好,好到超乎我們的想像。

許多書都有談到,比爾蓋茲人生幾個關鍵的「好運時刻」:

許多書籍皆有提及比爾蓋茲的運氣相當好這件事。圖/Rob Crandall@Shutterstock

第一,比爾蓋茲「剛好」出生在 1955 年。如果晚生個幾年,他學習力最強的青年時代,就趕不上個人電腦的第一波浪潮;如果早生幾年,當這個浪潮來臨時,他年紀就太大了,轉換跑道的機會成本太高。

第二,比爾蓋茲剛好有寫程式的天份。不然當時代大浪迎面而來時,即便站在風口浪尖上,他也飛不起來。

第三,比爾蓋茲所在的私立高中,是當時全美「唯一」一個提供學生免費、能即時看到運算結果的超高級電腦。像比爾蓋茲這樣有寫程式天份的學生,在當時一定有不少,但他是少數能夠接觸到電腦──甚至還是最先進電腦的高中生。

第四,比爾蓋茲休學創業時,正好趕上了科技巨頭 IBM 需要個人電腦的操作系統。

以上這些事件,若有其中一件沒有發生,憑比爾蓋茲的聰明才智,他當然還是會成功,但絕對不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所以,要成為「超級富豪」,除了能力外,你還得有這樣一連串的好運氣。

第四層:成功的信念思維

最後是第四層,成功的信念思維,也是我現階段對於成功與運氣的認識。尤其是這幾年,讀了一些談「自由意志」的書,對於這個議題又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人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這個問題,在哲學上爭論了好幾百年。一項有趣研究發現,如果讓一般民眾閱讀完「人沒有自由意志」的科學文章後,相較於未閱讀文章的對照組,他們的行為會變得更「有侵略性」、更「沒有責任感」。

這意味著,自由意志在「客觀」上存不存在,也許尚未有定論;但在「主觀」上,光是「相信」了自由意志不存在,人的行為就會因此發生改變。

這帶給我一個啟發:「主觀的相信,比起客觀的事實,更能影響一個人的行為」。

與成功有著最大關聯的,應該是你怎麼相信成功這件事。你的內在思維,實際上會影響你的外在行為。圖/Gajus@Shutterstock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成功靠的到底是能力還是運氣,在「客觀」上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主觀」上你「相信」什麼?你相信成功靠的是能力,還是你相信成功靠的是運氣?

你內心相信什麼,外在行為就會據此改變。

相信成功靠能力的人,也就是相信「命運操之在己」。所以,在往目標前進的路上,會將注意力放在自己可控的地方;遇到困難時,會反求諸己,做內部歸因,想辦法提升自己以克服難關,而不會抱怨自己運氣不好──因為他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但如果這樣的信念推至極端,當這個人取得成就時,很可能就會變得驕傲、自大,瞧不起失敗或成就不如他的人,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這些人不努力、能力不如自己。

反之,相信成功靠運氣的人,也就是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成功有許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涉及其中,個人能做的事情有限。所以,當取得成就後,在面對弱勢群體時,他會更為謙遜、慈悲,因為他知道,不是自己更努力、能力更強,而是因為自己運氣比別人都好—就像中樂透的人,有什麼資格瞧不起沒中獎的人呢?

但如果將這種信念推到極端,也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在遭遇困難、挫折時,他很可能習慣於做外部歸因,怨天尤人,覺得都是自己運氣不好,而不是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想辦法提升自己、解決問題;在看待他人成就時,也可能會憤世嫉俗,酸葡萄心態,覺得別人只是運氣好,沒什麼了不起。

所以,相信成功靠能力,或是成功靠運氣,對行為都有正面的指導意義,當然,也會有負面的影響。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待成功與運氣這件事,才能讓正面的影響多一些,負面的影響少一些呢?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同時也是暢銷書《第二座山》的作者,給了一個我很喜歡的答案──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取決於你是往前看還是往後看:

如果你要計劃將來,你就應該「相信」未來盡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只要付出就能有所回報──哪怕這只是一個幻覺,你也應該相信它,只有這樣你才能全力以赴。但如果你已經取得成功,回顧往事的時候,你應該意識到「你的所得超過了你的應得」,你應當為此感到慶幸。

​這句話的底層邏輯就是,你心中要同時有「成功靠能力」與「成功靠運氣」這兩種信念,並懂得在適當時機切換這兩個信念,以調整你的行為和態度。

​就像《大亨小傳》的作者費茲傑羅所言:「我們要訓練自己,在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關於作者》

劉彥廷

綽號廷廷,大學、研究所學的是物理專業。畢業後不務正業,碰了哲學、經濟。喜愛閱讀、思辨。有時會因沉思,陷入自己的世界;有時會一人分飾兩角,自己和自己辯論起來。

經常受邀至各級學校,分享和思辨相關的主題演講。期許自己成為「思辨的火炬手」,用思辨的光,照亮無知的闇。

圖片與文章來自:(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7540)

最新文章

高雄仁武汽車保養首選 十餘年專精BMW、賓士歐洲車系維修保養

高雄仁武汽車保養首選 十餘年專精BMW、賓士歐洲車系維修保養

2025 年 5 月 16 日
宜蘭必吃舒芙蕾推薦 甜點控最愛不限時宜蘭寵物友善咖啡廳

宜蘭必吃舒芙蕾推薦 甜點控最愛不限時宜蘭寵物友善咖啡廳

2025 年 5 月 16 日
台北中古車行推薦 專營賓士品牌三十年 誠信深耕高端名車市場

台北中古車行推薦 專營賓士品牌三十年 誠信深耕高端名車市場

2025 年 5 月 16 日
<美食>中壢串燒推薦 忠貞市場美食必吃 巷弄裡藏著健康系宵夜

<美食>中壢串燒推薦 忠貞市場美食必吃 巷弄裡藏著健康系宵夜

2025 年 5 月 16 日
台北密室逃脫推薦 FK工作室打造好玩沉浸式推理體驗

台北密室逃脫推薦 FK工作室打造好玩沉浸式推理體驗

2025 年 5 月 16 日
<美食>嘉義東區必吃甜點 現烤雞蛋糕香氣撲鼻 當地打卡新熱點

<美食>嘉義東區必吃甜點 現烤雞蛋糕香氣撲鼻 當地打卡新熱點

2025 年 5 月 16 日
Next Post
擴大投資策略》幣安上線 BNB 每日選擇權交易

擴大投資策略》幣安上線 BNB 每日選擇權交易

提升學童閱讀力 安達人壽贊助馬那邦小書屋

提升學童閱讀力 安達人壽贊助馬那邦小書屋

關於我們

『區塊鏈頭條』成立於比特14年,是一個領先各大媒體的媒體平台,注重於金融科技、區塊鏈技術及 Cryptocurrency 的相關議題,致力於建構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入口,幫助人們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消息,把看似複雜遙遠的web3.0,用最簡單理解的方式,帶領大家通往Metaverse的多重宇宙!爲維持「元宇宙」源源不斷的輸送新資訊,也邀請各大創作者一起投稿。

藉由全世界行業內的先驅,區塊鏈頭條分享實戰經驗及機構資源,旨在成為快速提供專業資訊且減緩知識落差的媒體平台。

熱門標籤

標籤

AI BNB BNB Chain BRC-20 BTC chaebol DAO DEFI DePIN ETF ETH FTX GameFi Layer1 Layer2 meme NFT ORDI Ordinals POW ProEx Solana WEB3 乙太坊 交易所 以太坊 俄羅斯 元宇宙 加密貨幣 區塊鏈 去中心化 幣安 投稿 數據 智能合约 比特幣 比特幣生態 法規 牛市 空投 美國 財經 銘文 鏈遊 香港

社群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法規
  • 財經
  • 區塊鏈
  • 數位藝術
  • 投稿專區
  • 時事話題
  • 加密貨幣落地應用
    • 新手必讀
    • 獨立觀點
    • 數據報告

© 2022 區塊鏈頭條